Anonim

美少女戰士的轉變

我一直想知道日本人是怎麼想到製作動畫作品的想法的,包括未成年女孩和他們對它們的痴迷。什麼時候開始?這個想法起源於日本嗎?受到動漫界的歡迎嗎?

似乎是從1970年代開始的,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,這個定義變得有些模糊,從戀童癖變成了更多的痴迷。還有與電子遊戲中的暴力類似的爭議,這種爭議與現實生活中的暴力相關,其中一方建議蘿莉控可以助長對兒童的性犯罪,而另一方則堅持認為,如果有的話,它可以通過讓人們擺脫幻想來減少機會漫畫/動漫。

這裡有很多參考資料。

Lolicon(?在日本,該術語描述了對未成年女孩(青春期前,青春期或青春期後)或具有這種吸引力的個人的吸引力。在提及蘿莉卡漫畫或蘿莉卡動漫(漫畫和動漫的一種流派)時,通常也會使用它,其中的童年女性角色通常以“色情可愛”的方式描繪(也稱為ero kawaii),其藝術風格讓人聯想到sh漫畫漫畫風格。在日本以外的地區,“ lolicon”使用較少,通常指該類型。這句話是對弗拉基米爾·納博科夫(Vladimir Nabokov)的《洛麗塔》(Lolita)一書的引用,該書中一個中年男人對一個十二歲的女孩著迷。它於1970年代在日本首次使用,並迅速用於描述年輕女孩的色情同人誌(業餘漫畫)寫照。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制定了法律,對以兒童或兒童角色為特徵的露骨內容進行規範。日本的父母和公民團體已經組織起來,致力於加強控制蘿莉卡漫畫和其他類似媒體的控制和更嚴格的法律。批評者說,蘿莉控(Lolicon)類型助長了對兒童的實際性虐待,而另一些人則說,沒有證據表明這種說法。對蘿莉卡迷的研究表明,蘿莉卡迷被可愛的美感吸引著,而不是人物的年齡,並且收集蘿莉卡代表了與社會的脫節。

加上@Angelo的回答,這種趨勢的興起似乎與日本偶像文化的興起相吻合。

偶像現象始於1970年代初,反映了音樂家西爾維·瓦爾坦(Sylvie Vartan)於1963年在法國電影《切爾奇·伊多》(Cherchez l'idole)中在日本獲得的繁榮,並在1964年11月獲得了日本頭銜。

該術語適用於任何可愛的女演員或女歌手,或任何可愛的男歌手。年齡在14至16歲之間的少女和年齡在15至18歲之間的男性少女開始逐漸成為明星。尤其是山口百惠(Momoe Yamaguchi),直到1980年結婚和退休前都是一顆巨大的星星。

偶像在1980年代主導了流行音樂界,這一時期被稱為“日本偶像的黃金時代”。

也許是由於這個結果, 卡哇伊很快就流行起來-尤其是對於女生。無論如何,在社會上更瘋狂的地區,女學生通常是迷戀的,所以這可能是這個劇團滑入動漫迷服務的地方。

這並不是一個確切的答案,但是我認為電視反映了社會,而不是生活反映了電視(儘管其中有一些)-因此,我想說這是日本態度的逐漸轉變,而不是引入動畫的新想法。

而且我想這並沒有太大的轉變,因為很多節目本來都是年輕的女性角色,因為它們是針對年輕觀眾的,這只是將他們轉移到更“成熟”的節目的情況,大自然包含了粉絲服務。

一些推薦的讀物:

  • 日本女學生機密:十幾歲的女孩如何使國家變酷作者:Brian Ashcraft

  • Routledge東亞性研究手冊